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李荣蓉、张迪飞、宋莉萍)腹膜透析(PD)是一种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被广泛接受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腹膜透析人数已经超过11万,且每年以12%~15%的速度增长。真菌性腹膜炎(FP)是腹膜透析患者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相比于常见的细菌性腹膜炎,FP的导管拔除率和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治疗非常棘手。但不幸的是,FP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腹膜炎无明显差异,很难在一开始就被准确诊断,因此贻误治疗,影响疾病预后。
围绕真菌性腹膜炎的“难识别”的难点和痛点,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刘旭生、卢富华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为期10年的有关真菌性腹膜炎(FP)和细菌性腹膜炎(BP)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更长的透析龄、更高的血清钾和更低的血清白蛋白以及更低的腹膜透出液中性粒细胞比例与较高的真菌性腹膜炎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应早期识别、防治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为进一步改善真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预后提供思路。该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期刊Frontiers in Medicine(《医药前沿》,影响因子5.093)发表。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同类文献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体现出较低的腹膜炎发生率(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腹膜炎)及真菌性腹膜炎相关性死亡率。这些临床获益可能与本中心规范的腹膜透析慢病管理以及中药辨证施治、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开展密切相关。
?
(责任编辑:杨秀峰)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